消费大咖说|卤有有创始人周亚钢:盈利模式已跑通,要开万家热卤熟食店

撰文:齐成

出品:驼鹿新消费|微信ID:tuolu360

 

作为连续创业者,周亚钢操盘过海底捞旗下快餐连锁品牌、全球休闲目的地度假品牌旅悦集团等,在连锁品牌的拓展营建和标准化、旅游、餐饮等各个消费垂直领域都有过成功的创业经历。

 

再次出发时,这位十多年的消费老兵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洞察:在当下的消费市场,还有什么刚需但又空白的领域?这个领域的天花板在哪里?行业门槛是否足够高?

周亚钢最终锚定到家庭热卤赛道,从社区切入,做家庭餐桌熟食连锁,这个市场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头部选手,但空间足够容纳3万家门店。摸市场,测产品,做工厂,开门店,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,周亚钢的“卤有有”门店已经悄悄出现在北京二十多个社区附近,跑通了商业模型。

一、发现社区热卤新赛道

 

“为什么要做卤味呢?首先跟职业背景有关,原来我是做餐饮的,关注餐饮整个行业;从旅悦出来以后,我们正在寻找机会,要不就干酒店,要不就干餐饮,后来觉得还是餐饮天花板会高些。”周亚钢决定继续在餐饮寻找细分领域的机会。

 

接下来的思考是,当下的消费最刚需的是什么?

 

“是菜市场,北京有很多生鲜超市,不管有没有疫情,不管购买力如何,政府一定要保障菜市场能够正常开放,而菜场里面都有一个标配,熟食店,所以我觉得熟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”周亚钢很快就将范围缩小在社区和熟食两个关键词上。

 

进一步细化,日常出现在家庭餐桌上的熟食都有哪些?卤味是最常见的品种,红烧猪蹄、鸭脖、鸭掌、卤牛肉等等,这些卤味家常菜南北通吃。

 

他发现家庭佐餐卤味赛道有很大的市场空间,将近3000亿左右,市场很大但是头部品牌很少,地方区域性强,没有形成全国性品牌。但周亚钢也敏感地意识到,老百姓从菜市场和超市买了那么多年的卤味,基本都是冷卤,放在冷藏柜里,但中国人天生喜欢吃热气腾腾的东西,“休闲可以吃个凉的,如鸭脖、鸭掌等,凉菜只能做为一种配角;但是在吃饭的时候,热卤反而是市场的一种空缺,30年来没有热卤大品牌的出现。”

 

为了看到真实的卤味市场,周亚钢和团队们深入国内多个主要消费城市实地调研,“我们走访过四川,那里有很多现卤,比如下午5点开一锅,色香味很诱人,这样买回去刚好6点吃饭。”

 

在四川,周亚钢看到了很多回家路上的现卤店,一天卤一锅,看起来跟热卤有点像,但重要的区别是,现卤多是夫妻小店,一天只能卖一锅,是撑不起千亿市场规模的。

 

线上线下调研,摸清市场后,周亚钢对于热卤的模式也更加清晰,“整个中国的卤制品市场前30年发展的是休闲冷卤,上市公司也有好几家了,我们定位的家庭餐桌模式的社区店,提供熟食,卤味只是切入口,高密度开店,一公里一家,未来在中国开3万家以上的门店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
 

2020年上半年,周亚钢开始注册公司,“卤有有”品牌进入孵化,2020年下半年正式运作起来。

 

二、产品迭代,自研设备

 

作为餐饮行业的老兵,周亚钢深知供应链先行的重要性。在开设门店之前,他在北京周边的高碑店建了自有工厂,这个工厂足够支撑数百家门店的运营。

兵马未动,工厂先行的意义是,第一,在周亚钢的规划中,卤有有要做万店规模,放开加盟是必由之路,加盟模式最需要的是“又快又好又便宜”,要做到这个目标,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选建工厂作为支撑;第二,放开加盟后,卤有有未来主要是从供应链端做输出,工厂成为重中之重。

 

工厂建好之后,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,卤有有要做什么产品?主打产品是什么?

 

鸭子是最先被放弃的品类,做鸭类的卤味品牌太多了,周黑鸭和绝味等等,早已经把鸭子做透了。最早规划的爆品是一款花椒鸡,但是北方冬天太长,这个菜作为凉菜不太能爆,至少从华北出发的时候不能作为切入点。“因为我们是要开万店模式的话,肯定要找可以打通南北的品类。”

 

正当他们团队苦恼时,数据带来了灵感。“从销售数据来看,我们发现猪蹄的受众面很广,从中国最北到中国最南,包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爱吃。其次猪蹄这个品类上还没有大的品牌,作为一个主力产品有爆款的潜质。”

 

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做出一款好吃有特色的卤猪蹄。

 

酱卤、潮汕卤、川卤,各种地方特色口感,卤有有都尝试过,最终从川卤中研发出五香口味,“北方的酱卤在南方就没有人吃,黏糊糊的;潮汕卤颜色太浅,到北方也没有人吃,味道太淡了。川卤红红油油的颜色从南到北的接受度还是蛮高的。”周亚钢告诉驼鹿新消费,为避免卤味单一口感的局限性,还附带了4种口味的拌料,麻辣、原味、甜辣、老妈蹄花(白汤)。

 

但很快新的问题就出现了,肉煮出来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,氧化之后会变质,这是一种自然的化学反应,业内还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,之前的卤味是冷卤或者现卤,不存在这个问题。

 

最终,卤有有摸索出一套高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,跟设备厂商一起研发定制设备,产品从工厂出来的时候已经达到9分熟,然后门店煮30分钟就可以了,时间短,能耗就集中,品质统一。

 

热卤只是卤有有家庭餐桌市场的一个切入口,最近卤有有正在筹划新的产品,蒸菜+米饭,将家常菜以小碗蒸菜的形式作为冬天门店产品的一个品类,冬天做蒸菜,夏天做凉拌菜,解决家庭用餐的各个品类需求。

 

三、探索门店模型

 

今年七八月份,周亚钢叫停了卤有有的第一代门店模型。

 

卤有有第一批门店大概在四五十平方米左右,快餐+社区定位,内部称为“三合一店”——佐餐、休闲、快餐。店内除了热卤餐台,还有简单的桌椅供消费者在店就餐,这个门店模式的出发点是,周亚钢当时看到有一个福建猪脚快餐融资了,但是在整个华北没有卤味快餐业态,所以觉得快餐可以试一下。

 

这个门店模型跑了小半年,门店一个月也能挣几万块钱,但周亚钢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理想模式。“面积大,装修投入多,最主要人工会比较多,在北京不管是选址、投资压力、还是经营成本,都会阻止我们开万店。”

 

很快,卤有有将门店调整为窗口模式。在卤有有的门店系统里,大部分是10多平方米的门店,只配1.5个员工(一个灵活用工),开店对物业面积的需求相当灵活,“我们最小的门店只有7平米,门头2米。其实这样选址不是难事儿,只要看成熟的社区店,找一小块划出来,再把每分钟的人流卡一下,比方说早上8:00-10:00高峰,晚上5:00-9:00每分钟过多少人,这个数据只要符合都可以。”周亚钢向驼鹿新消费透露,目前这种模式下开出的近20多家门店,都已经实现盈利了,“角门店我们最高一天能卖2万元;右安门店开业20天卖了28万,除去人工等成本净赚10万块钱。”

销售过高的门店,周亚钢的警惕反而大于欣喜。

 

因为销售越高,需要的员工越多,日常配置1.5名员工就可以应付正常运营,如果需要三五个员工在店内,那么标准化操作就会有失误的风险,失去对产品品质的掌控。“卤制品时间长要煮多久,要控制多少温度都是有要求的,生意好了以后,员工可能就不按标准走,为了排队的顾客早点拿到,比如本来煮30分钟,可能煮个10分钟就卖了。”

 

从用户体验来说,排队也不是周亚钢想要看到的场景。“一天销售2万多,那得卖400多单,得多少人在门口等着。所以我们后来控制货量一天不能超过1万,超过就不要卖了。”

 

周亚钢有更深层次的考虑,如果店员不标准化操作,带来产品品质问题,消费者口碑就会下降,而社区店做的是刚需民生的生意,是细水长流的生意,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好口碑。“因为我们做的是社区店,主要就是把周边的2000户服务好,产品和品牌做好了,管理和供应链跟上,这就是一门很好的生意。”

相关文章